朱建伟
药学院

守正创新研医药 呕心沥血育英才


朱建伟老师现任药学院讲席教授、细胞工程与抗体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特聘专家、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科学顾问,获评校第五届“凯原十佳教师”、2021年度校“十佳班主任”,主要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Cell Discovery等期刊发表了5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欧洲、美国、中国授权专利近10项,主编中英文专著2部。

埋头深耕四十载,医药健康见担当

作为一名药物研发工作者,朱建伟老师曾经说过,“为生命亮起绿灯,让吃药不再两难是我毕生的追求和使命。”1982年,朱建伟老师开始接触生物医药,直至今日,在这个他所热爱和奉献的领域,已经工作学习了整整40年。40年来,他秉持不畏艰难、开创事业的理想信念,潜心科研,在生物医药领域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欧洲、美国、中国授权专利近10项,主编中英文专著2部,其中《生物技术制药》已列入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配套教材,该教材已经被众多高校列为药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另外,撰写中的《生物技术药物学》教材已列为2021年校研究生课程教材培育项目。40年来,他坚守着为国为民、勇于担当的初心使命,不懈努力,见证了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起步与发展。1987年,刚刚博士毕业的他即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首批“863”重组蛋白药物产业化平台项目,并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国家卫生国立研究院(NIH)开展学习和研究,回国前曾任美国Frederick国家癌症研究实验室生物药物开发技术运行总监。他深知,药物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和研发层面,更要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在他的主持领导下,曾对60多个各类生物候选药物进行生产工艺可行性优化、工程放大产业化及临床I-III期研发,其中3个成为上市产品。回国至今10年来,他帮助多家药企成功获得近10个临床批件,其中2个正在III期临床试验。他认为,在生物医药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唯有重视产学研合作,促进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才能真正助推产业发展、惠及人民群众。

近年来,朱建伟老师在双特异抗体、免疫毒素、SARS-CoV-2中和抗体等生物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创新技术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他深感疫情防控是对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一次大考,带领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快速投身科研攻关一线。他与国内外多家学校、医院、疾控中心及企业合作,建立了快速筛选全人源抗SARS-CoV-2病毒的中和抗体程序,目前已筛选出了一系列兼具活性和广谱能力的抗体,其中1个中和抗体已获得临床批件。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2012年归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工作,他一直忙碌于科研与教学工作,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勤耕不辍、精业笃行。他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科研是教学的“源头之水”,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因此,多年来他坚持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授课,主讲本科生《药物研发与设计II(生物药)》、硕士生《生物技术药物学》、博士生《药学综合》等课程。得益于在生物医药科研与产业领域多年的积累,他的课堂上不仅有专业知识传授,更有最新的行业研究进展和药学热议话题讨论,让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沉淀已久的书本知识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他认为,教学不应止步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鼓励学生自己理解,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一种问题引导的方式来理解课程内容,在学生心中埋下学术研究的“种子”。

在他看来,医药是一个发展变化很快的专业,也是一个相对枯燥的专业。因此,医药专业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需要建立在对行业的全面了解上,培养强烈的行业情怀和专业认同感。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这种情怀和认同感,他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每年带领学生参观医药企业,从小分子到大分子,从研发、生产到质量控制,切实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医药行业,引领学生坚守初心学药爱药,坚定学生在药学领域探索和成长的决心。为了给学子打造更好的学习平台,他积极寻找恰接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致力于为师生营造一流学术氛围与学科交叉环境。他发挥行业影响力,已连续7年主办 “生物药物创新及研发国际研讨会”等多种学术会议和交流讲座,邀请国内外院士等知名学者聚焦生物医药,引导学生探索药学领域前沿,探讨未来技术发展。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朱建伟老师经常告诫学生,追求真理的过程比得到的结果更加重要。当学生实验课题遇到瓶颈,他在指导解决难题的同时还会像朋友一样倾听学生、开导学生,鼓励他们勇于面对失败,打起精神继续努力。同时,他非常尊重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想法,鼓励学生尝试新东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使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热爱科研、热爱学习。作为4名致远荣誉博士生的导师,他积极联系国外合作资源,组织进行课题汇报、学术探讨,帮助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助力为学生搭建更高远的发展平台。他特别注重学生学术志趣培育,在交大的10年中,他培养的研究生中有近10名毕业生在中国、美国、瑞典、荷兰、新加坡等海外高校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其中,2022届博士毕业生马航同学赴西南大学任职副教授。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

作为药学院2018级本科班主任,朱建伟老师每学期坚持与同学们谈心谈话,一对一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从学业辅导到科研方向,从生活琐事到未来规划,他都会提供个性化指导。他注重引导同学们认识药学热爱药学,多次开展药学主题班会,为同学们讲解药学研究成果,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行业情怀。他注重营造和谐的集体氛围,每学期多次组织并参加班级活动,助力打造“家”文化,提升班级凝聚力,指导班级获班团建设一等奖、秋季团日一等奖等一系列荣誉。也正是在朱建伟老师的带动和影响下,班级中涌现出大批优秀学生骨干,有开拓创新的挑战杯国赛银奖获得者冯赵航、袁心怡、张思琪,有斩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一等奖的最佳辩手张海洋,也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标兵陈清璇。班级学术氛围浓厚,34名同学中12人获得推免资格,6人直博,在医药领域深造,为药学创新科研赋能;3人担任辅导员,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提起班主任,吴志豪说,“朱建伟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学习进步,而他春风一般的待人态度,更是给我们每位同学都留下了温暖的记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朱建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付出的耐心、爱心、责任心让同学们深受感动。

有一次当被问到师德感悟时,朱建伟老师几乎没有任何思考,脱口而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他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到凌晨,尽管这样在每年的毕业季他都要给学生写推荐信,有一次甚至因为给学生写推荐信加班至凌晨两点。他说:“写封推荐信算不了什么,学生没有人脉,一封好的推荐信有可能对学生起到关键作用,自己的孩子也会去找别人写推荐信。”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他深知这点,也打从心底爱着这帮学生,希望能为他们的未来垫砖铺路。他常说:“药院学子非常精贵,要争取个个都能成药学精品,成为国家栋梁。”他不但这么说,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朝这个方向努力。

朱建伟老师办公室里挂有一幅字画《春华秋实》,这是学院全体学生对他敬意的表达,而他则是将这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继续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春华秋实、矢志笃行,甘为孺子育英才,催得桃李尽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