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引而申之,让教学与科研相得益彰


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一流课程

郭益平作为材料学院一线教学骨干,承担了《材料性能2-物理性能》/《材料物理》两大材料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与建设工作,在教学中始终做到

以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的内容应用于教学,构建教研相长的教学体系,达到以用促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强调科研和教学兼能并重有利于学科自身的人才培养。课件结合国际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实现动态更新,将与大纲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中,比如引入国人引以为傲的5G陶瓷滤波器、以及让人芯痛的芯片技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经多年实践,授课风格、手段、效果受到学生和督导的广泛好评,教学效果优良,为提升学生对材料学及相关专业的认同感,夯实其专业基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21年和2022年度被材料学院本科生评选为材料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师。《材料性能学2-物理性能》(排名1,责任教授)和《材料物理》(排名3)同时入选上海交通大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为结合新时代教学发展的特点,郭益平还执笔主编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材料性能学》第三版,教材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互联网 +”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聚焦前沿科学,将学术研究和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可为学生提供较为宽阔的国际化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基本学术素养,锻炼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此外,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为培养具有前沿科学视野的综合性人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已被国内20多所高校选用,并入选2022年度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敢于创新,耐得住寂寞

在研究方面,他治学严谨,学术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深厚扎实,富有创新意识,敢于探索。连续7年入选爱思维尔材料学科高被引学者(2016-2022),连续2年(2021-2022)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名单,连续两次聘期考核优秀(2019,2022)。郭益平老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可谓倾尽全力,他经常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舍特曼不畏权威发现准晶,“草根英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刻苦钻研发明蓝光LED等事迹激励学生要敢于创新,耐得住寂寞。他始终把引导同学从事原创性科研和对专业素养与人格养成的培养放在工作的首位,鼓励学生到企业去了解行业的难点、痛点及“卡脖子”技术,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信仰、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奉献精神。他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访学交流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近三年来,他指导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5篇,包括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3篇)Nano Energy(4篇)Nano-Micro Letter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指导毕业的研究生有三人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三人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三人获评国家奖学金,一人获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三人获评材料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还有多人获评国重奖研金特等奖及各种专项奖学金。


以学生为中心,潜心培养

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工匠精神-人文情怀-专业素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提出不但要创新教学方法,也应重视以德育人、感化育人对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性;将材料有品质、材料人有品格、材料学生有品位的精神传递给学生。

他积极争当本科生导师,吸引本科生加入科研,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潜心辅导,近三年来指导毕业设计,大创学生人数达到17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对心理有困扰的学生进行开导,在同学们求职、升学的过程中,郭益平都会积极地提供帮助,指导他们准备面试,由他推荐读研深造的学生多达到10几人,包括清华、洛桑联邦理工、剑桥、加州理工、新加坡国立等。

疫情期间,在出色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多次作为送餐或核酸检测服务志愿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