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陈肖莹:架起国际交流的桥梁
2011/6/24 15:45:00
闵行校区新行政楼出国出境科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的。这里有一个平凡而忙碌的身影,或在答疑解惑,或在伏案书写,或在辛勤劳作,她就是陈肖莹。
陈肖莹是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原人事处)出境管理与服务中心负责人。作为人力资源处资历最深的老师,她将自己黄金的事业发展时光全部献给了交大的人事管理工作。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的20多年正是国家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陈肖莹始终紧跟形势,出色地完成每项工作。如今,一旦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处里的后辈都会向她请教一番,她也总会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倾囊相授。
全心全意 服务每位师生
接触过陈肖莹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位性情柔和,耐心细致的温婉女性。在20多年的工作过程中,陈肖莹一直毫无怨言、勤勤恳恳、以身作则,坚持将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她的心目中,工作就是要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满意。无论是之前从事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培训,还是如今负责的教职工和学生的出国出境,这些工作都是涉及面广、事项繁杂,同时又要求很高并受到密切关注的业务,她始终认真对待,一刻不曾松懈。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高等学校教师参与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日渐增多,交大在争创世界一流的过程中,出国境业务也与日俱增。近十年来,陈肖莹主要负责全校的出国(境)管理与日常事务工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长期公派出国以及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进修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面对任务重、手续繁琐、时间紧急的工作,她没有畏缩,迎难而上。每年近4000人次的出国境任务,规模可谓十分庞大,陈肖莹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忙中有序,忙而不乱,才能顺利完成教职工的每次出访。她对每份材料都认真审核,二次复核,纸质和网上材料仔细核对,一个一个电话联系,站在师生的角度为他们着想,不厌其烦地回答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各种提问,直至把相关材料做好。
陈肖莹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换位思考,考虑到出访教职工身在异乡,在工作中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她尽可能第一时间给予解答,认真处理每份邮件,细心、热情地帮助他们。她说:“我的岗位是一个窗口,我是代表交大、代表人力资源处,白天如果没空回答,晚上也要在家里上网回答,一定要让每个人满意。”作为负责人,陈肖莹用实际行动引导着自己的团队,“使每位教师和学生能按时出访和满意,没有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而耽误教职工的出访,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与时俱进 把握政策动向
出国出境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受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影响很大,如何能在相关规定允许下尽可能顺利促成每个出访项目,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陈肖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她说:“当前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明确将国际化列为一项重要发展策略,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除了做好服务,更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把握国家的出国出境法规、政策,努力掌握并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
以这一理念要求自己的陈肖莹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在积累中不断增进了解。她总是认真学习国家及上海市关于出国境方面的各种最新政策,并在工作中时刻提醒带领的年轻同志相关注意事项。曾有年轻同志感慨道:“最令我们佩服的是陈肖莹老师总能从相关部门的细微调整中把握住政策的走向,把工作做在前面。”
在把握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精神下,陈肖莹草拟了我校的出国(境)政策和管理制度文件,如《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出国(境)人员管理实施细则》、《上海交通大学因公出国(境)审批管理条例》、《上海交通大学因公护照管理规定》等。她敢于通过政策进行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资源,为了鼓励教师对外申请项目,主动提出学校应给予相应政策的优惠。身为出国出境管理负责人,她积极与有关部委和一些兄弟院校沟通并保持友好联系,以保证学校的出国审批政策与国家的出国审批大政策和部属学校政策保持一致,让学校能尽早掌握国家政策动向,适时提出适合我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出访办法。
高度的职业敏锐性源于日常的深厚积累。H1N1流感肆虐时期,在上海市教委还在摸查在外人员情况时,陈肖莹就率先建议制定出访人员告知单,对新申请出访的人员再次告知出访注意事项和回国自动防护等措施。对这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有礼有节,既减少或推迟了不紧急的出访,又不至于造成紧张气氛。正是因为有了她思考在前,工作在前,之后市教委统一部署对新出访人员的要求时,我校出国出境科由于有预先准备,开展工作有条不紊,十分顺畅。
积极开拓 争取更多资源
出国学习培训是我校教职工出访业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层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工作范畴。随着教职工出国学习交流需求的日渐高涨,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赴海外学习进修的机会,就成了陈肖莹萦绕心头的重要使命。“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完成了申报工作,在同业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助。”她如是说。
海外进修由国外资助的毕竟是少数,而学校能为老师提供的支持也十分有限,因此多争取国家资源是陈肖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人力资源处领导的关心下,陈肖莹每年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出国进修项目,在仔细定位各类项目基础上,积极引导教师主动争取。每年我校有近400份申请材料,陈肖莹不厌其烦地认真审核每份材料,出现问题随时与老师沟通,确保准确无误。有时为了一份材料的完善,陈肖莹一遍一遍提供辅导,不厌其烦。她说:“多争取一个名额就能多创造一次出国学习的机会,就能多为学校节约一份钱。”
陈肖莹的认真没有白费,上海交大近三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经费折合人民币4000多万元。在全国范围内,成为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金额最多的单位。由于申报工作出色,2009年我校受邀在全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选派大会上作大会发言,这也为日后获得更多支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肖莹的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具体事务,没有轰轰烈烈,却是润物无声。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她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党员的身份鞭策自己,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将师生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脚踏实地与团队同志一起奋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
20年工作的每一个瞬间,都是陈肖莹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对这份工作热情如初。陈肖莹的人生信条只有简简单单十六个字:“谦和待人、认真做事、细水长流、平平淡淡”,极其质朴的话语,却是最真实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