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传教授、马少鹏教授做客教师沙龙——优秀导师经验分享系列(六)

2025年04月24日 48

4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十七期教师沙龙在闵行校区举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导学思政建设,帮助青年导师提升导学育人能力,党委教师工作部、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同举办教师沙龙——优秀导师经验分享系列讲座,特邀朱仁传、马少鹏两位教授与大家分享他们作为导师的经验和心得。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周薇、副书记徐亦斌及3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活动。沙龙由党委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陈贤峰主持。

朱仁传教授以“为人、为学、为师”为主线,分享了自己在指导学生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思考。他谈到,在“为人”方面,要以德为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诚实守信、踏实专注;在“为学”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在“为师”方面,要心怀家国情怀,指导学生开展实用型科研,鼓励其成为研制国之重器的中坚力量。朱老师引用“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崇山不争高,争的是绵延不断”的名言,勉励青年教师要厚积薄发,持续进步。

马少鹏教授以“向导、推手、人梯——研究生导师的责任与定位”为题,结合自身育人实践,分享了导师角色的多维定位。他提出,导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角色定位,既要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向导,也要做好推动学生进步的推手,更要甘当托举学生的人梯。马老师特别指出,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学生代际差异,导师必须与时俱进,持续学习,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全能型引路人。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就如何把握学生志向、提升师生沟通技巧等具体问题与两位教授展开深入探讨。

周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朱仁传、马少鹏两位教授的分享展现了主动求变的育人范式,是教学相长的生动体现。她强调,新时代的导学关系具有多元特征,导师需要在不同角色间灵活转换,但只要始终秉持关爱学生的初心,倾尽全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