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我身边的好老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蔡国平
2022年09月17日

勤耕杏坛:匠心打造精品课程

叶圣陶对教学有这样的理解,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蔡国平教授自2002年留校工作以来,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事业的永恒主题,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程,不懈探索授人以渔之道。每年主讲《理论力学》和《振动力学》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年平均教学工作量逾200学时,。

作为《振动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原始创建人和负责人,蔡国平多年来在课程体系、电子教案、网络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且卓有成效的建设。为丰富课程知识量,他广泛参考国内外振动力学教材,逐本阅读、筛选和归纳知识点,研发的电子教案在内容上与课本教材有很大区别,算例则与课本全部不同。另外,对典型振动现象则辅以动画直观显示。这些方法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上也取得了良好实效。为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同时也为校外学员提供学习平台,蔡国平还在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平台上进行授课,并且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作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的参考。

经过对《振动力学》课程的精心建设,该课程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获上海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教改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且在国内多所高校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起到了精品课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蔡国平个人先后荣获学校教书育人奖一等奖(个人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唐立新教学名师奖、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校教学名师、校优秀教师等荣誉。

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为师之道,不仅在于传道授业,更在于立德立言,用自己的品格塑造学生人格。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蔡国平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宁静中达练致远。

研究生做科研好比游泳,指导老师给学生的课题难度好比水深,老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把学生放在不同水深的位置,课题难度应当刚漫过他的脖子,需要挣扎一番才能够上岸。蔡国平说道。如果水深只是漫过了膝盖,是人才浪费,学生也容易懈怠;但是如果水太深,漫过他的头顶,也会压垮学生的斗志。针对学生科研能力上的差异,蔡国平采用水漫脖子” “强远弱近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稳步提高。

现代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蔡国平对人才培养的关注,不止于学术能力培养,他还用自己的德、才、情,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教育。作为课题组的拼命三郎,蔡国平家住交大隔壁,每天到校时间比学生更早,寒、暑假也很少休息。身教者从,言教者讼。在他的身体力行之下,课题组字当头,开拓创新,毕业博士人均发表SCI文章5篇以上。他让师生关系成为亦师亦友、如师如父的感恩相遇。

至今,蔡国平共指导8位博士和19位硕士顺利毕业,其中两人获得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称号,8名博士中有7人在学制四年内毕业。由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两篇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获得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生论文。

反躬践实:勇攀科研创新高峰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学术追求,才能不负为国养才的时代重托。蔡国平在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潜心科学研究,努力追求创新。截至目前,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8篇,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项省部级基金,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以及5个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和委员、3个杂志的编委等职。先后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主编学术专著一本,参编英文专著一本。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力学作为所有工科专业的基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近十年来,蔡国平在不断追求真理的同时,十分注重用科技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他找准力学在航天领域的工程需求,将空间机器人的在轨服务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带领课题组在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运动观测与运动预测、近距离交会、捕获、消旋等高精端技术上努力追求创新,在国际多体动力学的顶级学术刊物《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以及《Acta Astronautia》、《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著名航天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关于空间机械臂的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朱笔写师道,玉壶存冰心。强烈的事业心和光荣的使命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是完成教书育人使命的根本。蔡国平把教书育人奖视为自己学在交大 耕耘杏坛的新起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传道授业,立德立言,用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热爱,对力学专业持之以恒的钻研,写好大学之道、为师之道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