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我身边的好老师-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肖龙飞
2022年10月10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肖老师始终怀着一颗奉献的热心,怀着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热爱,去实践这句关于教育的真理。而对于追随肖老师的学生来说,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

关爱学生,亦师亦友亦亲人

    在学术上,他是我们的良师,在一次次恳切理性的交谈中,在一篇篇耐心修改的论文里,他指引我们叩开学术研究的大门,并一步步找寻到其中的方法与乐趣;于生活里,他亦是我们的益友,在激烈“拼杀”的羽毛球场上,在茶余饭后的闲庭信步中,他与我们分享全部的信念与热情,使我们时常被启发、被鼓励。

而更令我们感动的是,回望我们求学生涯中那些艰难的日子,肖老师又仿佛成为我们的亲人——当听说有学生急病发作,下一秒,他的车就来到了学生宿舍楼下;当有学生要动手术的时候,他在手术室外不停奔波,直到等到远道而来的家属。此外,每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迷茫甚至痛苦时,总会发现:肖老师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们敞开,尽管他并不善于太体贴的言谈,却还是努力地用关心帮助学生走出阴霾。或许正是这样亦师亦友亦亲人的感受,印证了许多人心目中关于“恩师”这两个字的定义。匠心育人温如玉,正是肖老师多年来对学生浓浓关怀的写照。

自信自强,赶超国外技术

20年前,刚刚毕业留校的肖老师进入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那时候,实验室的试验技术还难称一流,对国际试验要求也知之甚少,实验设施出故障,仪器设备出问题,测试数据出错误,老外专家出难题,都是常有的事。而那时的他,风华正茂,干劲十足,在实验室主任的带领下,他们从追赶到超越,用自己的智慧、拼搏和心血,助力我国海洋工程试验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顶尖行列。现在,对接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重大需求,为国家战略服务,是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良学术传统。

近年来,由于极端天气增多,各大船级社纷纷修改设计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修改,就是提高极端波浪的标准,从一百年一遇,大幅提高到一千年一遇,甚至一万年一遇。这给实验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海洋工程水池中准确再现海上一万年一遇的狂风巨浪?实验室的造波专家碰到了难题,在一个多星期尝试未果后无奈表示:“20米随机波的模拟,太大了,超过造波机能力了啊,实在是造不出来!”倘若如此,不但这个项目要泡汤,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很多个类似的项目也将只能袖手旁观。作为该项目负责人,肖老师不甘心:“国外能造,我们为什么不能?说明我们的造波技术还有不足,要想想新的方法。”他一边这样说,一边随即投入到这场技术的探索之中。一天多的时间里,他一直呆在造波机控制室,持续观察造波机运行和水池波浪状态,仔细查看波浪模拟程序和结果分析,探讨改进波浪模拟技术细节,经过多次尝试和反复实验,终于,晚上11点,控制中心计算机上,显现出完美的曲线,波浪参数全部符合要求!“突破极限!”实验室微信群上难抑兴奋之情,欢呼雀跃!

言传身教,厚植家国情怀

研究生,处在最有希望的年纪,同样也是最困惑的年纪。选择什么,如何选择?成为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结。肖老师常跟我们说:“家国情怀是引领人生发展的一剂良方”。师生一起相处时,肖老师会跟我们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讲述二十年前的自己,凭着对国家海洋工程事业的一腔热忱,选择扎根交大,一心从事科学研究。他说正是因为这份家国情怀的指引,人生的道路上少了左顾右盼,少了踟蹰不前,越走越坚定。

肖老师经常教导我们,海洋工程学科的学生,一定要以国家需求为研究方向,要在国家重大工程的科学研究中磨练成长。记得年初和肖老师交流研究问题,会后便聊起了最近的工作情况,肖老师神采奕奕地讲述着深远海浮动岛的项目进展,描绘着未来基于浮动岛的发展规划,不时感叹道:“能参与到这种国家重大海洋项目之中真是很有意义啊”。我当时十分感动,研究的崇高感和使命感愈发强烈。

言传身教的思政课,最为动人。在肖老师的教导和感召下,一届届的毕业生,或是留在高校或是进入科研院所,都投身在海洋强国的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