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风采

我身边的好老师-外国语学院朱一凡
2022年10月10日

朱一凡,女,教授,博导,学工副书记。自20033月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2016年转入翻译系任教,十九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先后讲授过英语系、翻译系十余门核心课程,指导过40余名本科生毕业论文、31名硕士生和1名博士生。十九年来,她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一心扑在教学和育人上,多次获得教学荣誉。

她深耕教学、不断探索

主讲英语系和翻译系本、硕、博多门专业课,其中包括《英语读写》、《翻译概论》、《当代译学研究》、《翻译研究方法》,教学成效优异,评教屡获A,包括数次A0。她积极探索课程建设,带领教学团队进行“英语读写(1-4)”课程改革建设,成果获批首批国家一流线下课程。主持中国大学MOOC课程“英语读写进阶”,迄今已有近万人选课。主编新形态教材《新编英语阅读教程》(1-4),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为多所高校选用。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作为负责人获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受邀在多个全国会议和论坛上介绍课程建设的经验,其中包括“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2021)、“第十三届中国英语教育及教学法高端研讨会”(2022)等。

她用心育人、不计得失

2020年3月以来,担任外国语学院学工副书记,负责全院同学的思政、党建团建、安全稳定和就业引导工作。作为70余名翻译硕士的联系老师,保质保量完成与每一位同学的谈心谈话工作。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立与“中国日报”和“新华社”的实践基地,一项学生创新项目荣获第八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上海市金奖。202011月份联合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学指委和宣传部联合成立了“外语课程思政中心”,进一步推动学院的三全育人工作。于20216月主导召开了首届“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10余万人线上参会,深入探索思政与教学的融合模式。2022年疫情封校期间,第一时间逆行入校,舍小家为大家,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她甘当春雨、润物无声

她带领学生完成多个翻译研究项目和翻译项目。指导的诸怡宁同学的本科论文荣获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称号,指导的宋诗瑶同学的论文荣获华为翻译论文大赛三等奖(2018)。指导的硕士生当中,曹皓珺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温芷昕、邢煜婧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顾菁翻译的电影短片《月光旅人》入围了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的最佳影片奖。近三年来,她指导并带领学生完成40万字的笔译,对学生的译文她逐字修改,先后出版了《弗里达·卡罗:用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2020)、《艺术在路上》(2021)两部译著,都非常畅销。

她潜心研究、成果丰硕

朱一凡始终相信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无法有高质量的教学。她担任第四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将研究前沿引入教学。201710月以来,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2020),教育部项目1项(2019),参加国家社科重大项目3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2018),合作专著1部(2018),译著2部(20202021)。担任2SSC翻译期刊编委和学术委员、担任教育部学科评估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和教育部社科评审专家、多个国内外高水平期刊的审稿专家、Interventions (SSCI)期刊专栏客座主编(2021),联合主编Routledge出版社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Studies系列丛书。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朱一凡是数千名默默无闻的交大教师的一个缩影,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和奉献精神诠释着师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