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言】
■ 当老师要随和但不能随便,做事要低调但不能低俗,对待学生要宽容但不能纵容。
■ 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不是用铅笔写就的,说用橡皮擦就能擦掉的。
■ 讲课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从专业的视角去欣赏世界的美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获得快乐和满足。
获得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的乔忠东教授于1994年9月底回国,开始教师生涯。作为一个在三代从教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乔忠东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母对待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品质,当他终于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师,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向父辈那样,做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价值引领,关心学生成长
乔忠东始终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每门课程伊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是乔忠东的“规定动作”。他将科学家们潜心治学、刻苦钻研的事迹融入课堂,用鲜活的、身边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努力向上,积极进取。乔忠东在主编《分子生物学》教材时提出将我国科学家,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家们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写在每一章的引导词中,一方面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为同学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在每门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乔忠东总会郑重地将他对同学们的祝福和希望送给每一位听课的同学,鼓励大家在各自的道路上实现梦想。在同学们求职、升学的过程中,凡是有同学相求,乔忠东都会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认真负责地写推荐信,并积极指导他们准备面试。
乔忠东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督导期间,每学期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各听课15门,为许多年轻教师的授课建言献策,用自身宝贵经验和体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乔忠东作为国家精品课《现代遗传学》的课程负责人,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主持研究生课程《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动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参与《高级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乔忠东还积极参与其他教学活动。他组织并多次参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南大学五校优秀本科生交流(BUDS)活动,为优秀本科生的培养和校际交流投入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乔忠东还多次参与本科生的招生工作,曾获招生工作先进奖励(2015)。高强度的工作让乔忠东的身体严重透支,却仍然放不下他的学生们。2018年6月初的一天早晨,乔忠东突然急性腰扭伤,他吃了一片止痛药后仍然坚持主持下午系里本科生毕业设计答辩会。快到中午的时候,他已经处于站不起来,坐不下去的境地,就又去校医院开了止痛药。下午4个小时的答辩结束后,他已经疼得只能佝偻着趴在栏杆上,等待救护车把他送到五院急诊。拍了片、打了封闭,第二天早晨,他又忍着疼痛,坚持参加完两个博士生的预答辩后才回家休息。
乔忠东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品格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对他教过的每一位本科生,他都可以叫出他们的名字,熟悉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对待学生,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爱护,特别是那些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他总是这样说:“如果这些学生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怎么对待他们呢?”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乔忠东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找他们谈话,联系学生的家长,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走上正轨。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曾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大多在毕业后都和他保持密切联系。缘起于乔忠东与学生建立的深厚情感,许多本科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在他的门下继续深造。在指导研究生时,乔忠东也始终把价值引领和理想教育放在首位。他指导过的70多位研究生,大多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以后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同学们都说,“乔忠东教授是我遇到的最贴心、最负责任的老师”。
潜心教改,科研促进教学
2007年,乔忠东从退休的徐晋麟教授手中接过国家精品课程《现代遗传学》。在他的精心组织和积极推动下,教研团队编写了《遗传学实验指导》,开设了遗传学实验,并亲自讲授了第一课,弥补了学校遗传学教学没有实验课的短板;编写并出版了配套教材《分子生物学》(乔中东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该彩印教材除了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科学知识外,还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果,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2015)和上海市优秀教材奖(2015)。在他的带领下,遗传学教研团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现代遗传学》课程于2015年申报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紧跟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步伐,日前,乔忠东组织了学校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展《现代遗传分析方法》的编写工作,初稿预计于2018年10月1日完成,并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乔忠东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教改项目资助6项,参与上海市教改项目1项(目前在研1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相关的教学经验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参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根据研究生培养需要,乔忠东开设了公共课程《生命科学前沿进展》。作为课程负责人,他邀请上海交大生命科学相关的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等著名学者讲解最新研究进展。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认识了优秀的科研学者,了解了科学前沿问题,拓展了学科认知广度。乔忠东与贺林院士为该门课程共同主编了参考教材《前沿生命的启迪》(科学出版社,2016)。该书一经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重印3次。该课程建设得到了上海交大985专项资助,相关的教学经验获得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
作为一名科学家,乔忠东积极关注并带领研究团队努力探索生活习惯等环境因素对遗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乔忠东研究团队发现了男性不育精子的遗传变化,这一研究成果正在申请专利并即将进入临床转化过程。
尽管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乔忠东仍然把讲好每一节课当成自己的必修课。他认为,在同学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获得快乐与满足。乔忠东总结了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讲授的四方面内容:第一是通过展示经典遗传、分子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重大发现,以阐述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他深信,只有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理解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应用价值;只有更广、更深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将日益增长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第二是通过展示遗传科学的概念,从观察和实验中的发展历程来阐述科学的进程。乔忠东编写的教案讲述了众多科学家如何通过艰苦工作验证科学假说的案例,他更想要告诉学生们一个道理:科学是一个观察、验证和发现的渐进过程。他还将自己在科研经历中所犯的错误告诉学生,让他们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经常对研究生说:“不要怕犯错误,做实验就是犯错误的过程,但是,错误只能犯一遍,科学就是从犯错误中走出来的。”第三是通过展示相关的科学实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来阐述专业知识。乔忠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科学问题更感兴趣。正是因为这种兴趣,学生们就能很容易地用专业知识来理解复杂的科学现象和概念,进而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来尽可能地阐述科学原理。同时,还要将科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法律和伦理学的争论告诉学生。他相信,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学生们会获得更多的、更深入的综合知识体系。第四是通过对实验数据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科学的发展总是在解决各种问题中前进,因此,乔忠东试图通过对课程完整系统的讲述,给学生一个在关键的科学概念发展过程中观察和验证的相互逻辑关系。他首先要求学生总结每章的重点内容、分析内在逻辑关系、提出各章的名词解释,以掌握基本的内容。其次要求学生们在课后,利用实验课、PRP、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方式,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到的科学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乔忠东经常跟学生说:“我是在打金鸟。你们更要从我这里学打鸟的方法,而不要学完后就只会打鸟。这就是在训练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就需要拥有更深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
热心公益,博客传播教育思想
2004年,乔忠东因爱人在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中用了陌生人捐献的血,他就想着以什么样的形式再补回去。自此,他开始了无偿献血之路,先是在献血小屋,之后是在学校,直到55岁不能再献血为止。2012年,乔忠东荣获了校“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称号。
乔忠东还有个业余爱好,就是写博客。在科学网上,他经常发表自己平日对大学教育的思考,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科学知识。2013年的《大学还是要回归到教育这个本位为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求是理论网、宣讲家网等国内著名网站纷纷转载,阅读量超过12000人次。《当老师的素质》一文中提出的“老师要随和但不能随意,做人要低调但不能低俗,对学生要宽容但不能纵容”的“三要三不要”观点,也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共鸣。
【名师名片】
乔忠东,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遗传与发育科学系教授,学校教学督导。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并创建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现代遗传学》。主编出版高校教材2部,参编5部。主编的《分子生物学》获上海市优秀教材奖。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多次获得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优秀共产党员、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以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