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施索华:以爱之名伴交大学子成长

以爱之名伴交大学子成长

——记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施索华老师

名师名言

■ 有人说思想政治是生活中的盐,可是抓一把盐给人吃谁吃得下。我把思政这把盐放在了生活和文化这碗汤里。

■ 大学是人生的加油站,来加油站加油的车是豪华是普通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自己加满油。漫漫人生路,为了跨越万重山。

■ 孩子,没有事情的365天,我在工作室等你。

2017年教师节到来之际,施索华老师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一等奖。学生们对施索华获奖毫不意外,他们“早就是施老师的粉丝了”!     

早在2008年初,上海交通大学的每位新生都获得了来自施索华老师的一个承诺——“51863344(我要帮侬生生世世)”。时至今日,许多学生拨通了这条24小时热线,还有更多的人通过面谈、电子邮件、网络留言、手机短信等方式,得到了来自施索华的热心帮助。     

施索华,上海交通大学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她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高校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上海市首届思政课超级大课堂”优秀团队(领衔人)。     

“我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

施索华教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一个“冷门”课程硬是被她教成了热门课,想选修的同学都会经历一场“抢课大战”。     

施索华的课堂没有空洞的理论、陈旧的套话。讲解理论,她更愿意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谈及理想,她更愿意听听学生的业余爱好;讲到大局,她总会先问问学生的烦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小处着眼的老师,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     

施索华有自己的想法:“《论语·为政》篇中讲,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推广到政治上,这就是政治啊。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也是一样的,不要空洞地说教,要脚踏实地地践行。只有小事情做好了,才不会有大事情发生啊。”     

天气降温了,施索华在课堂上请学生给父母发送一条短信:“天冷加衣。”一语未毕,已有学生红了眼圈。学生恋爱了,施索华在课堂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教他写“高段位情书”,字句之间,让学生领会感情不只是一时冲动,更需要负责任的态度。     

2008年2月,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设立施索华工作室,并开通24小时热线51863344,随时预备为学生提供帮助。     

“和学生面对面地接触交流,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对教学很有帮助。而且,工作室还会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在这样的工作机制下,施索华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大课堂,她随时待命,因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有学生需要她的帮助。     

“选到施老师的课,好幸运”

“大二上学期同宿舍4号铺的同学向我推荐施索华老师的课,大三上学期我向1号铺推荐,大三下学期1号铺又向他朋友推荐……没有上过施索华老师的课似乎总有些遗憾。”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枯燥乏味”,施索华在课堂上简直是“妙语连珠”。在学生自己整理的“交大百科”里,有刷新了无数次的“施索华语录”:“女性的独立意识要体现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独立,生活上自理;他要离开你,你只需轻轻地说一句:‘慢走,不送’”“人性的完善是信仰、求知和仁爱,人格的完美是可敬、可亲和可爱;漂亮固然好,内涵更重要;人生百年如一瞬,漂亮只是零点几瞬吧”……     

听完课以后对思修课“路人转粉”的学生不在少数。“我走过最有趣的路,就是施老师的‘反套路’。”学生艾鹏亚开玩笑说,她一开始选这门课完全是出于从众心理,第一次上课只是坐在后排,想着把这门课当作“自习课”,没想到听了一节课后从此就爱上了思修:“施老师讲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化和思想道德相结合的东西,我越听越觉得有意思,所以那节课上不但没有开小差,还觉得听45分钟根本不够,想让施老师再多讲一会儿。”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神内守”“君子不器”……古代典籍中的语句常常出现在施索华给学生的回信中,她的课堂则被学生称为“文学和艺术的芳草地”。施索华小时候的愿望是当作家,却最终成为了一名思政课教师,于是,她像文学创作一样去写教案,像编剧一样去演绎教学过程。她相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施索华的课堂内容是丰富的,从礼仪知识到人生智慧,从医学到心理学……因为她知道,没有庞大的知识储备,就很难和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施索华不是一个依靠“网络流行语”拉近与学生距离的老师,她依靠的是亘古不变的真情:“不管社会怎样变化,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一块柔软的地方,比如友情,比如亲情,比如爱情。触摸到这块柔软的地方,是可以打动人的,我在讲‘大学生要学会感恩父母’时,情到深处,许多女同学都哭了,有些男同学眼睛也红了。”     

年轻时,施索华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姐姐,现在她觉得自己更像母亲了。“一年级新生挥之不去的情愫就是对家庭、对父母的思念,需要有个像妈妈一样的老师给他关心和呵护。”曾有个男生来到施索华工作室,可并不说话,问他怎么了,只说“来看看”,却也不走。施索华并不勉强他,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她大致猜到,这个倔强内敛的孩子想家了。果然,过了一会儿,男生主动吐露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作为学生亲近、信赖的老师,施索华的关怀与奉献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       

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施索华的热心与“能量”,是上海交大尽人皆知的。一次,有位家长因孩子想退学而在学校食堂苦闷地坐了一整天。食堂大妈得知后,立刻举荐施索华:“去找施老师嘛!”通过和家长、孩子的交流,施索华最终使孩子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来找施索华倾诉的人越来越多,她愈加忙碌了。好在,她没有后顾之忧:“我先生和女儿都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20多年了,我感动了许多人,自然也会感动离我最近的人。”     

可是,过于疲劳的身体还是提出了抗议。2014年3月20日,施索华在工作室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同学们好!我是施索华老师,我的身体出状况了,右眼忽然看不见,正在看专家门诊,是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视网膜的病变是常见病,不要紧。我的左眼还是好的,不影响上课,只是不能和同学们在网上交流了,同学有问题请拨打施老师热线电话:51863344,施老师愿意倾听你的心声。祝好!阳光不锈,明日晴天!”一百多字的公告里,有宽慰,有叮嘱,有承诺,施索华的乐观与真诚,从字里行间流淌到了学生心田。     

原以为施索华可以借机休养一阵,可是4月24日,仅仅一个月以后,她便连发两则给学生的回信,恢复了与学生的网上交流。     

施索华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挖了20多年的一口井,挖出来的是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让我用其他的东西去换学生对我的爱,我不换。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思政课教师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误解。面对不同的声音,施索华很坦然:“我把政治这把人人都需要的盐放在了生活和文化这碗汤里。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我就知足了。”     

多年来,施索华老师的事迹被多家媒体进行过宣传和报道,其中有: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     

名师名片

施索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施索华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示范点”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标兵人物、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育才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上海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特别贡献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凯原”十佳教师、上海交通大学首届“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其著作《施说心语—大学生的心灵花园与成长驿站》获2009年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三等奖。《“施礼”有话—与大学生的心灵对话》为中国教育报推荐为2013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书目之一。2007年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主讲,2007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主讲,2012年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视频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在“爱课程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学生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学堂”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