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名师

高晓沨:成就“师与生最美的遇见”

成就“师与生最美的遇见”

——记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高晓沨老师

名师名言

有一种遇见,它承载于课堂,绵延于授讲,传递于纸笔,贯穿着智慧与知识,它是教与学的连接,是师与生的遇见。在最温暖的时节,最纯洁的校园,遇见最青春的你们,是作为老师的我,最无上的荣耀。

回首相见,若干不眠之夜、数不清的汗水与坚持,最为骄傲的是我的学生们,没有一队放弃,没有一位不拼尽全力。我为每一位战斗至最后一刻的孩子自豪。我还希望你们能坚持下去,请你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用自己的汗水与努力筑基辉煌。

十五年前我常期盼,有一位师者能引导我,悉手相授、熟谙赛程,可一路前行,我始终孤独一人。如果没有引导是我的遗憾,那就让我自己成为梦想中的导师,自己来填补这份缺失吧。

2017年4月初,一篇名为《一人指导六个特等奖,助力交大创世界纪录》的文章火遍了交大人的朋友圈。看过文章的每个人无不为其中的主角,电院计算机系副教授高晓沨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高晓沨凭借自身十五年参赛与指导经验,独自带领学生斩获6个特等奖和一个特等奖提名。她所指导的成绩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十三年的获奖记录中从未有过的,她也因此荣获竞赛组委会颁发的“终生成就与特别贡献奖”。而指导竞赛只是她的“业余兴趣”,更多时候,高晓沨是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她的课程多为基础课程,专业性强、技术难、易枯燥,但在其独特的教学方式与丝丝入扣的引导下,许多学生慕名前来选修课程。      

高晓沨也从未停止科研的脚步,近年来发表论文上百篇,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晓沨将学科前沿的技术、研究方法巧妙导入,指导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四十余篇,五人荣获知名国际会议最优论文奖。上海市“浦江人才”“晨光学者”、中国运筹学会“运筹新人奖”、杨元庆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长长的获奖名单正是高晓沨长期以来对教书育人工作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证明。      

“教与学,课堂间最美的遇见”

2011年,怀揣着对国内高等教育事业满腔热情,高晓沨毅然放弃了美国佐治亚温纳特学院助理教授的职位,归国入职上海交通大学,成为一名把三尺讲台作为终身信仰的人民教师。在佐治亚公立大学期间的经历对她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是规范的教师培训、严格的课程制度,还是互动的教学模式都深深印在她的脑海。      

归国后,系里考虑到高晓沨是优秀的人才资源,分配给她的均是全英语或双语教授的《可计算理论》、《算法分析与理论》、《离散数学》等专业性强、技术难、易枯燥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本身艰深抽象的情况下,如何让同学们提高兴趣,有更扎实的基础并接触到更为广泛的教学理念成为了她的教学难题。高晓沨常常博览群书,只为找出一个更易让同学们理解的讲解思路,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那时她常驻实验室,与学生同行。有一次要讲“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前夜,她旁边座位赶论文的学生深夜离去前看她一直翻阅材料,不禁说:“高老师要早点回去休息啊。”第二天一早还是这位同学推门进入实验室,看见高晓沨已经坐在座位上修饰PPT,惊讶道:“高老师来得这么早!”她却抬头一笑:“我还没回去呢。”不久就直接提包去了教室。      

为了让课程更好地与世界顶尖水平接轨,高晓沨详尽比对了世界名校相关课程的具体设定,从而对同学们做出高水准的要求;同时利用专业特长自己设计编写新型课程交互网站,通过线上线下频繁交互实时调整课程,时刻宏观把握课程进度。她将课程设置标准化,将西式的规范体制与中式的课堂文化相结合,通过精湛的讲解、专业的设置、细致的课件,将课程内容精彩地传达给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永恒的话题,但高晓沨认为,课堂同时也是志同道合的学生和老师思维碰撞、相互启发的一次机缘。因此,她会为每门课设计Logo,为学生专门制作桌牌、名册,并全程拍摄课堂照片,记录下学生成长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之路,以课堂师生的相遇,启迪学生思索与自我提高的精神,让他们终身受益。      

星斗其才华,赤子其人格,高晓沨不仅潜心钻研学术提高教学能力,更关注着同学们的人格成长与精神世界。高晓沨的付出,同学们看在眼中,感激于心,上过她课程的学生们纷纷表示,高老师的课是他们大学期间最难忘的课程。教学相长,来自学生的认可,无疑是对高晓沨教学能力与人格魅力的最好佐证。      

“训与练,竞赛场智慧的承传”

2017年4月,在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公布成绩的刹那,高晓沨与其参赛学生聚焦了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地区五万余名参赛师生的关注——16928支参赛队伍里仅有的27个特等奖(获奖概率0.16%),她所指导的学生就斩获6个,占近四分之一之多!她用一人指导6项特等奖的战绩打破了美赛33年的历史记录,助力交大在这一国际盛名的比赛中一举夺魁,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成绩,堪称金牌教练。为了表彰她的卓越成就,美赛组委会主席Solomon Garfunkel教授专程访问交大,为她颁发“Doug Faires终生成就与特别贡献奖”。      

成功的花儿,它的芽儿必然浸透了奋斗的汗水。高晓沨所指导的队伍获得如此殊荣,绝不仅仅是巧合。比赛前期,高晓沨潜心研究了以往取得较好成绩的几所高校备赛方法,首次在交大开创了比赛前集中培训的模式。事实上,在比赛前的两个多月中,高晓沨就带领她所指导的多支队伍开始为美赛做准备。6次集中培训,35个大小讲座,学习往年真题28次,赛前3天集训模考、比赛4日通宵……通往成功的每一步,都有高晓沨陪伴在学生旁边,共同开展高强度、大密度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十天的时间里,在高晓沨的协助下,同学们在难以计数的专业训练、真题模拟中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训与练的交互中,传承了智慧与知识,领悟了拼搏与奋斗,最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整个过程中高晓沨凭借其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的造诣、严谨的作风、周密的思维、极强的逻辑给同学们巨大帮助。她不仅在学术方面为同学们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更体贴照顾同学们参赛期间的种种问题。在比赛前她预定自习教室、图书馆等为许多队伍提供场地,给他们营造激励人心的气氛;在比赛中她帮同学们把控时间点,关心同学们,仔细叮嘱他们保存体力;在心理上她也不断鼓励大家不要放弃,一直熬夜陪伴同学们直至比赛最后一刻。高老师的学术积累、行事风格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她指导过的每一个学生,她的严谨、踏实和热情激励着所有同学在建模之路上走得更远。      

而这一切的种子,早在十五年前,当她还是那个在建模路上踽踽独行的女孩时就种下了——成为自己梦想中的导师。十五年前女孩渴望的引导自己、陪伴自己、鼓励自己的前辈师者在如今全部化为了具象——她以身作则,了解比赛的每一个细节,从模型到计算,从写作到经验,从准备到总结;她循循善诱,在学生懒惰时催促、努力时认可、迷茫时点知、失落时鼓励;她悉心陪伴,让学生在慌乱之际心中始终有一座灯塔,如同启明星辰,指引走向远方。她用行动交给当年在比赛中无助的自己以完美的答卷,这是她对自己的承诺,亦是她对自己师者身份的最好诠释。      

比赛结束后高晓沨说“回首相见,若干不眠之夜、数不清的汗水与坚持,最为骄傲的是我的学生们”,然而让无数受过高晓沨指导的学生们最骄傲的,则是拥有如此一位为学生竭尽全力的良师。      

“师与生,科研中相携的攀登”

作为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高晓沨常提倡融教于研,研教互惠。在课堂上她引入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课堂小项目,引导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在科研中,她也多次强调打牢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回顾课堂所学并用于研发。她鼓励学生参加PRP、IPP、?政项目等科研类创新项目,亦常与学生一起工作,并肩探索时代先锋科技。      

来交大工作的五年间,她已指导87名本科生参加IPP 8项、PRP 15项;荣获国家级IPP 3项,上海市IPP 3项,已结题4项,评审结果均为优秀。参与项目学生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40篇,绝大部分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的有19篇。值得一提的是,有5人曾荣获国际会议最优论文奖,包括国际运筹与管理学会议(IMS)最优论文奖(获奖概率1.3%)、国际并行与分布式系统会议(ICPADS)最优论文奖(概率0.5%)、EAI国际云计算会议(CloudComp)最优论文奖(概率3%)、国际数据库与高级应用会议(DASFAA)最优论文奖(概率0.28%)。      

上百篇论文的发表,多个最优论文奖项、若干优秀毕业论文与学生奖学金的积淀,让高晓沨带领着她的学生们,灵活运用课堂所学,在科研道路上携手并进,不懈攀登,为学生开启探索时代精尖技术的大门。      

有一种遇见,它承载于课堂,绵延于授讲,传递于纸笔,贯穿着智慧与知识,它是教与学的连接,是师与生的遇见。青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不管何时何事,高晓沨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先进的理念,精益求精的态度,拼搏奋斗的精神。她的行德风范,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代表着学校杰出的新生代青年教师,将以资深前辈为楷模,努力肩负起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重任,奋勇向前,锐不可当。年轻而富有朝气的老师,与少年而风华正茂的学生们,在交大钟灵毓秀的校园,正在成就师生最美的相遇。      

名师名片

高晓沨,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南开大学本科,清华大学硕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研究方向数据工程、网络优化。2017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Doug Faires终生成就与特别贡献奖”,2011年中国运筹学会“运筹新人奖”。曾当选为上海市“浦江人才”、“晨光学者”并获得杨元庆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