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星

袁焱:勇于创新的实验室改革者

袁焱照片1.png

【服务格言】

■ 真正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工程实践环节,作为一个设计者开发者,怎样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好实际问题,这是工科实践环节最重要的,让大家从一个纯粹的学习者转化为一个开发者应用者。

■ 我们的学生基础理论掌握很好,但是怎样用这些理论去指导工程设计,其实是有脱节的,开设工科创新实践课程迫在眉睫。

■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实验室,把实验室资源的使用发挥到最大。

落实模式改革,全面开放实验室

袁焱在接任实验室工作后,第一个工作就是改革。在正式改革之前,旧的实验室体制颇受诟病:独门独户资源无法共享,繁杂的登记条目,教学实验室使用并不便捷。改革迫在眉睫,但却迟迟没有得到落实。袁焱在接任实验室工作后,毫不犹豫进行改革,实验中心利用“985”三期建设资金,将三个房间(共约300平方米)建成开放的实验室,有100个实验工位,工作日每天运行9小时以上(上午用于课程教学,下午至晚间自由开放),双休日运行11小时,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凭校园卡即可注册、使用。开放运行后的实验室既为课程实验提供服务,也无偿为大创项目、“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生竞赛活动、自主创意实验等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专业实验工作场所。

据初略统计,不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放运行后的实验室每年可接纳完成约8万人时数的教学任务,亦可满足约14门各类实验课程使用,若按常规运行模式,这个数据一般不到3万人时数。所以这一实验室运行机制模式的改革创新,大幅度提高了实验设施使用效率。

袁焱坚定不移的改革行动和重视实践的态度,为实验室改革贡献了中坚力量,他深深切切希望实验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学生通过实验能得到更多的提高。

调整岗位分工,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在袁焱的推动下,实验室全员实行重新分工,重新上岗。组建若干工作小组,分工负责设施设备、实验耗材、实验器械的管理。设施设备小组统一管理整个实验中心的600多台套设备,实现统筹配置和备件共享。建立实验耗材室和实验器械室,分别管理着400多种常用耗材和80多种器械及配件,并作为开放实验室的附属设施,为师生提供窗口式服务,办理电子元器件、嵌入式/FPGA开发板等的领用和借用。

通过大调整大分工,一些实验及工程技术人员安于原状的习气得到纠正,促进了整个团队集体意识观念发生转变,提升了队伍士气,把做好教学辅助服务放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是必不可少。实验室开放运行之后,日常需要维持大量的台账记录,手工操作非常繁琐和费时,而且容易出错。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一开始,袁焱让自己的学生为开发了一些小程序用于简单管理,但那些小程序面对大量的信息有些单薄,后来,袁焱主导委托专业软件服务公司设计开发了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后来的信息管理打下基础。

该系统包含四个业务模块,分别是设备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开放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器材管理,基本覆盖了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方方面面。设备查检使用条码扫描枪。学生使用实验室的签入签出、领取实验器材,都可使用校园卡快速办理。 

管理卓越计划教改班,推进落实校企深度合作

从2014年起,在系领导指派下,袁焱老师参与信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教改班的管理,成为系卓工工作组的主要成员。

袁焱不仅积极参加该班日常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而且为推进落实“卓越计划”要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实质性开拓工作。他直接促成了6门校企合作课程的开设,联系了5家科技型企业为卓工学生提供实习和毕设岗位。

谈及卓工计划和校企合作,袁焱很有心得,他说:“校企合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精髓,也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大家其实一直都在摸索具体做法。我理解,卓工计划是一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试点,比如我们电子系,选拔出来一个班,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的摸索。我参与这个班的管理,之前负责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落实,再加上很多老同学已经在企业做到中高层,所以个人有一些心得。第一点:企业资源很好,尤其是最新的设计工具和技术一定最先出现在产业界,然后可以引入高校。第二点:企业毕竟是商业机构,高校不能把教学重任完全让给企业。企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小企业突然自身难保,就算是大企业也有可能发生全球易主,突然撤销了跟我们合作的部门。所以回过来看,‘校企合作’这个口号还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实际中还是要以各个学校为主体,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摸索如何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个人简介】

袁焱,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信息工程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长期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日常运行工作。2015、2016年度考核优秀。教改成果“全方位践行校企合作的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模式”获学校2016年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第三。最近开展的教改工作有:2016-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校企深度合作的卓工专业工程实践课程群;2016-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创新研究课题-创新模式下开放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2016-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创新研究课题-引进“口袋实验室”技术,支持电子工程创新实践课程及其慕课建设;2017-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创新研究课题-创新模式下学科科研基础平台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