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之星

潘建光:勤于人先,乐在人后

image.png

服务格言

■择一事,终一生,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心在一线,干在一线,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

潘建光1979年3月12日进校,在总务处修建科工作。40年来,一直坚守在校园后勤服务保障岗位。他本着“乐其业、精其术、尽其责、竭其力”的工作态度,默默奉献于校园应急抢修和基建修缮、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从徐汇校区的211、985评估、百年校庆,到闵行校区的二期建设,全国高校学生公寓首个平改坡项目,第一家高校教育超市……一个个项目他都参与其中,为学校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干事业

潘建光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总是主动出谋划策,勇于承担责任。在徐汇校区校门修复中,他查找老档案、寻找老工匠,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将校门上的油漆彩绘图案拍照拓印保存,每一片剥除下的彩绘,每一件拆除下的部件都一一编号对应位置,覆盖保护原有彩绘色泽,他以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确保修旧如旧,保持历史原貌。在日常修缮中,他根据学校情况,每年早做布置,打好施工提前量,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他经常在校园内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安排修理,及时解决。

用心专研,岗位成长做表率

潘建光平时注重总结施工管理经验,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深入施工现场,对修缮项目建设情况、存在问题进行汇总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建议。他对各校区所有房屋建筑的修缮情况了如指掌,知道房屋设施待修状态,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他在基建处5年时间内,负责学生公寓和零急修业务,凭借他丰富的经验,解决了许多修缮项目中的疑难杂症。如,针对校区楼宇存在渗水漏水的普遍现象,潘建光根据屋顶面层施工工艺,经过现场多次研究,反复试验观察,最终制定屋面疏排水方案,解决了屋面保温层积水导致渗漏的普遍现象,得到了认可。在学校“燃眉之急”的抢修项目中,他根据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多次现场亲手绘制施工图,采取最佳方案在24小时内安排落实完成。2005年闵行二期校园围墙建造中,是他力排众议,说服项目组采用了水下回填浇筑基础的方法,以最为有效快捷的方法克服了施工难题,保证了施工进度。

 深耕日常,一线监督把好关

2017年以来,潘建光负责徐汇、闵行、七宝、校外公寓宿舍的应急抢修和日常修缮工作 。面对学院、机关、物业、住户各类服务对象、各种需求,面对施工现场形形色色的修缮状况和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他加强修缮全过程管理 ,从接单、勘察、布置、施工各个流程入手,确保修缮范围明确 、目的明确、任务响应及时、方案布置完善,把牢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关、安全生产管理关。潘建光每年平均处理2800多张报修单,从报修内容现场踏勘、责任落实、维修预算到实施方案,每张报修单他都一一核实甄别,落实施工队伍及相应的预算费用,组织验收,圆满完成各类应急抢修任务,得到了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 

抢修急修,随时待命保平安

凭着多年积累的后勤服务经验,在服务师生需求上,潘建光总能顾全大局,识大体。他从不埋怨退缩、推卸责任,总是主动承担落实抢修项目、及时完成抢修任务。2018年,西二区宿舍护角砖成片脱落,他第一时间制定抢修方案,迅速落实抢修工作,及时化解了安全隐患。他在工作中吃苦耐劳,总是在服务第一线亲力亲为,布置检查方案,解决问题。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多苦多累,他都毫无怨言。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加班加点,对他犹如家常便饭。特别是寒暑假学生公寓大修时,他常常没有休息时间。1999年闵行校区西1宿舍区大修改造,他每天晚上10点下班,不辞辛劳。经过他的努力,项目在45天内竣工,确保了开学期间学生公寓的正常使用。2017年冬季严寒降温,学校大楼楼顶多处水管冰冻爆裂,潘建光顶着风雪,在冰冷的雨雪低温天气中带领抢修队伍逐幢大楼、逐条水管地排查修理,直到晚上9点才抢修完毕,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

在2019年三号河疏浚过程中,一处管线出现污水渗漏现象。在判定漏水原因时,潘建光亲自下到河底,不顾腥臭刺鼻的污水粘满裤腿鞋底,查找泄漏点的具体方位,确定方位后迅速安排落实维修堵漏。

“择一事,终一生”。潘建光时刻以高标准监督管理零急修项目,实践着后勤“工匠精神”,为建设“精致校园”奉献自己的力量。他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交大后勤的发展。

【个人简介】

潘建光,1979年3月进校,在总务处修建科工作。现在后勤保障中心物业与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各校区校属产权房屋楼宇及外场的应急抢修和日常修缮施工管理工作。4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后勤服务一线,默默奉献于校园应急抢修和公共设施维护。

 


供稿单位:
新闻中心 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