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言】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本分、答疑解惑是教师的乐趣。
■做一名静心教书、倾心育人、潜心教改、耐心守望的好老师。
■教师如何“授人以渔”,我的做法是,培育学生把学问一词倒着读的习惯——“问学”。问时有“人”能给出答案,就有了学的方向;没“人”能给出答案,就有了做的方向。当能再倒过来用时,就有了做学问的能力。
■登高望远,创建国际一流学术环境,为助力学生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铺路搭桥。
“以真知言传,用笃行身教”,秉持这一信念,他为同学们传道授业解惑。仰赖这份坚持,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三尺讲台,成为历届学生交口称赞的好老师;牢记这份坚持,他潜心关爱学生成长,躬行“学在交大、育人神圣”的理念;恪守这份坚持,他全情投身教学改革,见证了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逐梦之旅。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物理与天文学院叶曦教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同学们都这样评价:叶曦老师是个幽默的老师。在物理这个原理晦涩,实验繁复的科学世界里,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平凡的乐趣。原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像清泉般流淌出来,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着自然科学的魅力。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除了要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还要深入浅出地转换成幽默的比喻;对知识的剖析不仅要精准到位,更需旁征博引,保证教学内容丰富的体量。这一切需要教师本身有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思维能力,更需要教师极为精心的案头工作。叶曦老师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自己的“台下功夫”,但自然流畅的知识总是能被他举重若轻地表达出来。
叶曦老师对实验课程的设计别具匠心。他努力在教学经验的积累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思考,有意识地尝试新的、更加完备的教学模式,从2017年起,他就将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内容引入新生实验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他认为,实验教学这个场所的主人永远应该是学生,学习不仅是输入,更是一种创造性输出,提倡学生做实验课的主人,鼓励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融入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对感兴趣的点自行搭建物理实验项目,通过动手、动脑、动心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物理实验导论这门充满启示意义的课程时,叶曦老师还将自己的人生智慧融入其中。他提出一些“傻傻”的问题——弹簧为什么会做成一圈一圈的形状?让同学们进行思考。他也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做物理研究、搭建实验项目、观察物理现象的经历,强调物理实验所需的严谨与踏实,让同学们了解多少震惊世界的发现正是来源于实验中的精益求精,他希望学生们能付诸“扩一扩”、“跳一跳”的努力,垫着脚尖够到自我认知的极限。
长期一线教学的经验终究会变成丰硕的知识宝库,叶曦老师通过编写讲义和整合实验项目,构建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实验课程体系。他以物理学中的“能量”和“相位”为抓手,设计了系列实验项目,每组实验项目涵盖多个知识点,并引入学术竞赛内容构建可伸缩扩展的实验项目群,编写由《物理实验导论》到涉及近现代物理学内容《物理实验3》的课程讲义,形成了完整的物理学科实验课程体系。
先为良师,再作益友
能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叶曦老师与同学们有着自己的“交道”之法。他不仅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认真地授业解惑,他还不辞辛苦亲自指导学生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无论工作多忙,叶曦老师都会准时参加大一新生的物理学术竞赛报告会。有时候同学们轮流作报告,长达8、9个小时,但他总是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地与报告同学交流互动,提出一些很有见地的想法,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困惑,亲自辅导学生搭建实验平台,启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多名同学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大一时就在有高年级选手参加的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他们早日迈向科学研究的殿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们进入大四阶段本就任务繁重,容易焦头烂额,叶曦老师总是力所能及地调节同学们的烦躁情绪,劝解同学们冷静应对,并且多年如一日地按时参与每周三的毕业论文汇报会,亲自对每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进行把关和指导,提升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致远学院的毕业生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优异毕业论文约占全校优异论文的20%,一举夺魁。
除去关心学生的学业,在同学们的生活、成长、发展中,叶曦老师也是个贴心的“大朋友”。入学面试时,他总是那个“唱白脸”的老师,爱和学生以开玩笑的方式开场,来缓解紧张氛围。日常学习中,他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午餐聊天,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询问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关心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和生活难题,希望以此真正地去了解同学们的真实诉求。期末考试后,都会有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他就会找上他们,一对一地谈话,耐心地分析问题,找出影响成绩的根本原因,给出建设性建议。
叶曦老师不仅是教学相长的师长,也是桃李不言的良友,不仅付诸了精心的教学,更付诸了无言的陪伴。相知无远近,为友不问龄,在友谊的引领和浸润下,一代青年学子蓬勃地成长起来。
层台累榭,千里之行
2008年学校筹划组建理科班开始,叶曦老师用他十三年的岁月,始终不变的执着与热爱,见证了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逐梦之旅。作为致远学院首任教学院长,他精心组织设计了培养方案、创新了教学方法,为我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做出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叶曦老师全情投入,从零开始,组织各学科方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设计,为了方案的合理可行,他不断和各项目主任、任课教师们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斟酌,一遍遍地对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主/副修模式;有效整合课程;注重数理基础;加强导论课程;注重小班研讨;落实导师制,实施个性化培养;注重技术应用和教材建设;注重养成教育,鼓励多方位发展”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为学校、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精心的设计和成功的实践下,其成果荣获了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最高奖,及2016年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与国际教育评级组织(QS)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Reimagine Education 2016”教育创新大会的“Cultivating Curiosity Award(培养好奇心奖)”和学科类别的 “Natural Sciences Award(自然科学学科奖)”奖项。
在营造国际一流学术氛围的过程中,叶曦老师深深体会到语言交流不畅对学生眼界的影响,他积极倡导并提出以致远学院学生为试点对象,以外国语学院为主导,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旨的英语教学改革。为此,他多次会同外国语学院就本科拔尖学生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座谈,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建设投入、邀请外教参与等方式,营造了更自然、更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 改革成果之一的《综合英语》课程被纳入2013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立项课程,其中的重点模块就是以致远学院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的。
叶曦老师还积极寻找恰接教学教育资源。为保证授课教师的质量,形成教学相长和教学科研互长的氛围,他不辞辛苦,奔波于各个学院,寻求最优质的师资。为营造国际一流学术氛围与学科交叉环境,让学生们“转身遇到大师”,他创建了致远学术沙龙。他深知家国情怀对于拔尖人才的重要性,协助学院党总支,推动思政课程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经过数年的努力,致远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在Nature、Cell、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发表290多篇高水平论文,毕业生91%继续深造,56%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他们正活跃于海内外名校的殿堂中,其中26位毕业生已获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流大学教职。
作为常年耕耘在教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更作为筚路蓝缕的开路人,叶曦老师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坚守着“育人不辍”的初心。
【名师名片】
叶曦,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学校教学督导。 2000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 21年来始终扎根本科教学一线,从事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其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2008年筹建上海交通大学理科特班,2010年担任致远学院副院长,作为首任教学院长,他全情投入,从零开始,不断探索-实践-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斐然,躬行学在交大、育人神圣的理念。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集体二等奖(排名第三),教育部“拔尖计划”优秀管理奖,上海市“育才奖”,以及唐立新教学名师奖、优秀教师特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