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言】
■夯实工科平台计算机课程基础桩、打造专业核心一流课程体系定盘星、架起重点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凌云梯、构建国家创新发展计算机教学保障力,形成一流计算机学科教书育人体系。
■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守正创新,着力培养“第一等人才”!
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长期服务学校、服务学科、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四位一体:夯实工科平台计算机课程基础桩、打造专业核心一流课程体系定盘星、架起重点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凌云梯、构建国家创新发展计算机教学保障力,形成一流计算机学科教书育人体系。团队秉承四位一体育人理念,以一流计算机学科教书育人交大体系辐射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每年承接5400多人次量大面广的平台课,因材施教,打造精课、硬课、金课。现有国家一流课程4门,参与教育部101计划课程建设9门(位列全国第三)。近三年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涌现出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全国青教赛工科组第一名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成效显著,与华为、阿里、商汤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将创新技术服务于社会民生。
服务学校:夯实工科平台计算机课程基础桩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秉承工程教育背景下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培养理念,自学校成立工科平台以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目标,每年承接5400多人次的平台公共基础课程:《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数据结构》《离散数学》。
《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是工科平台的第一门基础课,属于量大面广的硬课。每年选课学生超2600人,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极其悬殊的情况,教学组推动程序设计课程的“分类分级”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互通的分类分级课程新体系,依托头歌教学实践平台,创新性自建试题库、大规模实施过程化线上考核,显著提升大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学生满意度逐年攀升,最近学期学生评教B档以上占比超80%,以早年的上海市精品课程为起点,为国家级一流课程不断积累。
《数据结构》课程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动画教案、讲课视频、教材及作业评测系统。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都配有微课,且提供QQ及微信群等讨论和答疑。课程形成了“学习机制→教学模式/平台→研讨环节”全链式的、可持续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由浅入深的方式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选课学生超2000人。本课程是第一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先后出版了近十本教材及教辅材料,其中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离散数学》课程组以夯实学生数学思维为切入点,每年针对计算机、软件、网安、自动化、微电子、感知、致远理科班、致远ACM班、IEEE班、AI班等大电类多学科班级展开差异性教学,着重于多样化背景知识体系的构建,每年培养学生规模超过800名。目前,团队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从早年的上海市精品课程跨入上海市一流课程。
此外,伴随着我校学科交叉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成为了其他专业学子辅修(含双学位)选择之首,选课量年年攀升,例如金融计算机双学位课程体系,又如生医工、船建、机动等工科大类专业辅修课程体系。团队以课程讲座、线下研讨、学森挑战计划、PRP、大创、暑期研习等方式,架起我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坚固桥梁。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评国家级3项,上海市级11项,发表论文超100篇。面向重点高中学生的我校学森挑战计划更是以《计算机科学导论》等核心课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服务学科:打造专业核心一流课程体系定盘星
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在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简称“101计划”)中,凝聚33所核心高校师资力量推进课改创新,建设专业核心一流课程体系。目前团队牵头教育部“101计划”课程建设1门(《数据结构》),参与建设9门位列全国第三,牵头建设32部核心教材中的2部。
团队遵循教育部“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方针,夯实基础教学组织,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2023年后备力量发展势头突出:五门课程入选第三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大力推进团队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全方位的教学成果取得卓越成绩:牵头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4项;获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2022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第六届全国高校青教赛工科组一等奖(全国第一名)。
服务学生:架起重点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凌云梯
团队建设高水平国际化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邀请图灵奖得主连续十年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讲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应用课程。邀请高文、戴琼海、梅宏等院士参与教学指导。打造“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全球午餐讲座系列”,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8000。聘请杰出校友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包括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商汤CEO徐立,高水平校外导师队伍达68人,学习他们敢为人先的创业事迹,塑造学生创新创业领跑精神。华为首席专家陈海波、思必驰联合创始人俞凯等校内导师亲力传授,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构建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千万量级的计算机教育发展基金”以及众多特色班级等等。取得如下卓越成效:
近三年,面向国际学术创新前沿,研究生一作发表CCFA类论文超500篇,获国家级一级学会优博论文7篇,获著名国际刊物最佳论文奖超50项、微软学者奖学金3项、交大学术之星4人。学生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创竞赛奖超160项,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MindSpore量子计算黑客松全国大赛一等奖、CCF“司南杯”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一等奖、“强网杯”全国网络安全挑战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安竞赛一等奖等。同期指导本科和研究生6000余名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在三大国际竞赛中均取得赛事最高奖项,其中截至2022年指导学生获美国大学生数学与交叉学科建模竞赛特等奖数目累计位列世界第一。
服务社会:构建国家创新发展计算机教学保障力
团队在教书育人的全链条中注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强国战略号召,从计算机基础课程角度支撑学生交叉知识结构,回应社会发展人才需求。
在授课内容方面重视以教促研、产教融合,并与华为、阿里、商汤等龙头企业共建;通过教学成果的创新和应用,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与重点企业共建七大实践基地,打造了“需求驱动-知识讲授-能力提升”的实践体系。从阿里双11峰值计算需求出发,编写《云计算原理与实践》教材,引导研究生与阿里工程师在面向突变型峰值服务的云计算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对接抗疫健康码身份识别需求,与腾讯合作研发光线活体检测技术解决人脸核身问题;在教学中引入华为昇腾AI芯片、鸿蒙操作系统,编写《昇腾AI处理器架构与编程》《现代操作系统》教材。该体系激发了学生科研攻坚的热情和动力,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阿里、华为等企业生态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
团队将创新技术应用在社会民生,博士生唐祝寿联合创立上海犇众,公司估值 6.3亿;博士生利文浩自主研发移动平台安全操作系统T6,创立上海瓶钵,已获数千万风投。硕士研究生薛帅多项研究成果落地于阿里云,规模超过 210 个集群,部署在3万台服务器,25万台虚拟机,被授予“阿里之星”称号。博士生薛栋梁所获授权的美国发明专利在华为、浪潮、曙光的新型非易失内存服务器中得到广泛应用,避免国外厂商征收昂贵的专利费。
【名师名片】
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拥有IEEE Fellow 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等10人。团队近三年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涌现出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教育奖、全国青教赛工科组第一名等。团队带头人过敏意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CCF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